电瓶车以旧换新政策大大激发供给端产能活力,我市今年前3个月电动自行车制造业实现产值64.54亿元,同比增长26.3%。
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消费品工业处处长高君向记者介绍,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,我市组织金轮、富士达、爱玛等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热情参加以旧换新活动,在全市布局624家以旧换新销售服务门店。“自2024年11月活动开展以来,我门各大门店累计销售电瓶车4.2万辆,有效激活存量市场、释放企业产能。”她说。
用户需求增加是一方面,最重要的还是供给侧不断发力,推动了我市电瓶车产业提质增效。“我们建立起电瓶车生产供给与设备更新两个清单,精准支持11家骨干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、数字化车间建设等项目,2024年累计完成投资14.94亿元,推动供给端精准适配市场需求,形成消费反哺制造、制造优化供给的良性循环。”她介绍。
以被支持的天津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,智能装备升级后的爱玛科技天津制造基地焊接、喷涂等工序实现全自动化,并通过5G+工业互联网实现设备互联,故障诊断响应时间缩短至10分钟。其与美云智数合作的“361数智化工程”覆盖研发、供应链、营销等六大领域,打通研产供销全价值链,通过物联网技术构建智能制造系统平台,实现订单协同100%线上化,供应链响应效率提升15%。天津基地的数字化成果已复制至全国工厂,形成标准化智造体系。今年一季度,爱玛科技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471万元,同比增长25.12%。
作为中国自行车和电瓶车产业的重要基地,天津近年来不断通过政策引导、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,持续巩固其行业领头羊。比如针对2024年12月31日正式对外发布、2025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版《电瓶车安全技术规范》(简称电瓶车新国标)强化防篡改设计、电池安全(如铅酸电池重量上限提升至63公斤)和动态监测功能,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通过召开政策宣贯会、组织专家解读、深入企业宣讲等方式,推动电瓶车电气安全、充电器及锂电池等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深度嵌入生产全流程,指导企业加快建立覆盖研发、生产、检测的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。“我们推荐爱玛、雅迪、新日、小鸟、斯波兹曼等5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率先入选工信部正面清单,推进全市企业累计推出符合电瓶车新国标的产品600余款,覆盖90%以上市场主流品类,实现生产企业标准引领+产品迭代双轮驱动,逐步构建技术创新、工艺协同、品控严格新业态。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消费品工业处相关负责人说。
我市电瓶车产业依托“中国自行车电瓶车之都?静海”与“中国自行车电瓶车产业基地?武清”两大国家级产业集群,持续提升“整车制造核心部件配套服务”全产业链供给能力,目前静海区集聚了80余家整车及零部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,形成“30公里产业配套圈”;武清区以金轮、台铃、金箭等企业为龙头,构建精密制造产业集群,建成“研发生产检测”一体化生态圈。“静海与武清未来还将通过共享智能制造基础设施、集中开展供应链对接等方式,进一步放大产业集群规模效应与协同优势。”该负责人称。
我市还积极支持电瓶车生产企业组织欧盟EPAC、美国CPSC、日本PSE等国际认证及本地化适配研发,推出符合不同市场标准的高端车型。同时,针对海外市场差异化需求,带领企业打破传统外贸模式,依托亚马逊、阿里国际站、Shopee等知名跨境电子商务平台,探索“制造端直连海外消费端”出海航道。2024年,全市电瓶车出口量达269.2万辆,同比增长112.76%,出口额41.92亿元,同比增长72.12%,出口量、值均占全国总量的10%以上,产品远销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,天津正加速成为全国电瓶车“出海”的核心制造供给基地。(记者 吴巧君)